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在医学教育生化教学中唱响"四重唱"——试论(3)

来源: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7-1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通过教师不断学习、观察、收集临床资料可以使生化教学内容丰富,使课堂变得生动,使学生思维开阔,这些有利于他们以后的学习,也有益于他们以后适

通过教师不断学习、观察、收集临床资料可以使生化教学内容丰富,使课堂变得生动,使学生思维开阔,这些有利于他们以后的学习,也有益于他们以后适应社会,走向成功。

3 第三声部教问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所以,教师传授知识时,不能简单地直接向学生灌输,而应该不断地提问题,为学生创造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进入问题探索的角色,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从而达到掌握知识、训练思维能力的目的。所以说,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教问。学生应多问“为什么”,教师应多教学生学会询问、质问、反问,培养他们常问的习惯,提高他们的提问技巧。

在生化课堂上,通过提问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自学能力等综合能力,以教师教得生动,学生学得主动为基本策略,促进学生最大限度地接受知识,全面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如讲“糖的有氧氧化”这一节时,先提问“人为什么吸进去的是氧气,呼出来的是二氧化碳?”“人为什么有能量,能量又是从何而来的呢?”对于这些问题,学生回答不出,望着学生求知的目光,教师引出糖的有氧氧化和三羧酸循环过程,可使本来枯燥无味的生化过程变得充满趣味。又如讲维生素时提问“在我们的食物中有很多维生素,大家知道哪些呢?其有何用途呢?”学生会抢着回答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等,但想想就会问教师哪些对我们人体有益?哪些可以治疗疾病?这时教师可以通过名称→活性形式→作用→举例的模式让学生记忆,教学效果要好得多。

通过在教学中提问我们发现,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深刻了许多,课堂也轻松了很多。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学会思考、学会学习、锻炼思维、增长智慧,这才是教师应该做到的。

4 第四声部问教

教问与问教有何不同?教问使教师的教学进入了一种高境界,值得追求的境界。但作为教师应反过来审视自己的教,这就是问教。首先,审视自己有没有问题意识,如自己询问、思问、反问的习惯,对询问的态度,面对问题时的情感,是否爱问、善问,是否不耻下问,因为只有自己的问题意识强才能自觉去教问。其次,在教学中教师应对所教的内容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深刻认识到问题的价值,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以培养其问题意识。

作为生化教师,在备课时不能将知识传授作为惟一任务,更重要的是设置教学情境,营造学习氛围,多想想该如何组织和引导教学过程;多想想这样的教学学生是否接受;多想想学生对知识是否完全掌握。如讲糖酵解和糖的有氧氧化时,用比较法学生是否更容易记忆;比较内容是否可以由学生以按组竞赛的方法填充;对难点内容可否结合实例等。所有这些问题,教师在上课之前都要考虑周全,并把自己放在学生的角色上去思考,将一节枯燥无味的理论课设计得生动有趣,能让学生在课后回味无穷,这样才能达到我们真正的教学目的。

问教可以让教师学会思考、学会设疑、学会运用智慧,合理地设计最恰当的教学方法,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气氛中上好每堂课。

一首歌唱得好听不容易,一堂课教得好更不容易。在生化教学中把教学、学教、教问、问教融为一体,可以让我们的教学“优美动听”、“歌声嘹亮”,让我们的学生在欣赏教学的同时更好地汲取知识。

文章来源:《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网址: http://www.zgjxyxjyzz.cn/qikandaodu/2020/0713/372.html



上一篇:一桥飞架语文,“学教”点亮课堂
下一篇:再论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化学课堂学教模式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投稿 |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编辑部|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版面费 |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论文发表 |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