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运用同伴指导提高师范生的学教能力

来源: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7-1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运用同伴指导提高师范生的学教能力周仕荣(漳州师范学院数学系,福建漳州)摘要:同伴指导作为视导技术的补充和辅助方式,常被认为是对师范生学教影响微弱的资源,缺乏研究和利

运用同伴指导提高师范生的学教能力周仕荣(漳州师范学院数学系,福建漳州)摘要:同伴指导作为视导技术的补充和辅助方式,常被认为是对师范生学教影响微弱的资源,缺乏研究和利用.同伴互助指导能够为师范生学习教学提供一种维持性的平等环境,这种安全环境能够让双方逐步认识到教学的复杂性,逐步提高交流的层次和标准,也能加深双方对课堂行为评价标准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同伴指导作为师范生学教的辅助和补充手段,应该与大学视导人员、中学指导教师的主导有机结合.关键词:同伴指导;师范生;指导;学教中图分类号:G4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9894(2007)044)096--031指导师范生学教的现状分析国内外关于职前教师的培训方式是千差万别的,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当实习教师进入中学学教时,都配备了大学视导人员和中学指导教师来指导师范生学教.因为我们对于职前教育都持一种假设“职前培训的质量依赖于整合的教育经验,这种经验由中学、大学和师范生联合设计并付诸行动,3者共享关于师范生学的模式,承担关于民主和教育权力等方面的共同责任”….但这种指导的效果和作用如何,历来是众说纷纭、争论不休.Collision等[2】在一项教师怎样支持师范生学教的研究中发现,实习结束时,40%的师范生不同意他们与指导教师进行了有关实习生教学行为的极富意义的讨论;33%的师范生认为指导教师没有维持实习教师关于学科内容知识的学习;50%的师范生认为指导教师没有帮助他们联系到学生学的宽广观念的课堂经验.究其原因,Collision等认为,指导教师的角色在“关怀者”和“评价者”的张力间摆动.一方面,指导教师关注于创建问题情境和维持的环境供师范生学教,缺乏平等质疑和分享教学引起问题的挑战性交流;另一方面,指导教师处于评价者的角色,有责任在课堂上设置高标准,给师范生提供好的教学模型,供他们模仿.另外,顾泠沅就教师在职培训现状也指出:大学教师对学科知识的本质有深刻的理解,对学习和教学内涵有很好的把握,但对常态的学校生活了解不多;中学教师对所教学生又具有深入细微的了解,教学技巧熟练、度的把握得当,但常局限于自身已有的经验.对于大、中学教师联合形成的职前培训指导模式也存在以上的优劣之分.一方面,师范生不能结合所学的大学理论知识来解决学教中碰到的挑战性问题,因中学指导教师缺乏教育心理理论及设置的平等而无质疑的教学环境遮盖了师范生解决认知冲突的机会.另一方面,大学视导教师又缺乏丰富的中学教学经验,因而不能指导师范生从教学实习过程中找到解决认知冲突的具体方法和措施.据笔者多年带实习生的经历发现,一部分大学教师缺乏教育理论和数学教学内容知识,又没有时间去中学指导.实习学校的教师一部分从教时间不长,缺乏指导的培训和经历.这样一来,师范生很多时候是在孤立的境地下学教,缺乏合适的指导,致使学教能力发展不理想.上面存在的指导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这样一种现象[2]:师范生往往积极而留心地复制指导教师特定的教学风格或者某位教师极具个人特质的教学行为,最后变成了指导教师的“克隆”产品.当然,教师教育者也想出许多解决办法来解决各种指导教师在指导师范生学教时的角色定位问题一一在管理者、关怀者、教授者、教学任务设置者和挑战者(问题解决者)之间寻求一种折中而平衡的角色,以便促进师范生学教能力的提高.但是过低估计师范生同伴指导对他们学教能力的影响作用也是不争的事实.另外,研究者也很少涉及师范生学教对指导教师的影响和促进作用等[2】.鉴于我们师范院校职前教师培养的特征和实际情况,采用同伴互助指导方式看是否能解决大、中学指导教师在指导实习生学教时可能暴露出的问题.2研究的依据和过程2.1研究的理论框架Joyce和Showers的等组实验发现,教师在课程培训的同时,如参与校内同事间的互助指导,可有75%的人能在课堂上有效应用所学的内容;否则只有15%悟性较高的人能有同样的表现.其它研究(Sparks,1986;Singh&Shiffette,1996)也发现同事间互助指导远胜于单元式的工作坊.美国、我国香港等地的一些学者正在中小学中推介同一层级教师间的互助支援,既避开上下属评鉴考绩的干扰,同时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这种同伴互助指导方式在职前教育会产生积极的作用吗?Hawkey[21也认为在一定程度上同伴双方能够在互相指导的过程中共享讨论的经历,Acheson和Galll3J也提出了师范生临床视导的各种技巧和应用的可能性.另外,根据认知冲突和情感认知理论,师范生进入中学学教时,自己已拥有了一些教学的意象性的经验和知识,这些先见往往会和真实的课堂发生认知冲突,怎样舒缓或解决这种冲突带来的学教的心理压力,进而寻求到解决认知冲突的办法对师范生学教显得尤其重要.指导教师赋予的安全学教环境不能为师范生搭建合适的解决认知冲突的脚手架,而指导教师评价者角色往往会增加师范生学教时紧张、焦虑和失望等消极心理作用的产生.所以,我们认为,指导教师给收稿日期:2007-06-28基金项目:福建省科技厅青年科技人才创新项目(2007F3110)作者简介:周仕荣(1972一),男,四川达县人,教育学博士,主要从事数学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第4期周仕荣:运用同伴指导提高师范生的学教能力予师范生合适而明确的同伴指导的交流框架与课堂评价标准,师范生以结对的方式,通过观察课前准备、课堂观察、课后反思评议3个步骤的循环使用会提高师范生的交流水平和教学水平.2.2研究的问题和过程依据上面的理论框架,我们拟解决两个问题:(1)同伴指导的课后交互水平怎样?(2)在学教期间,同伴互助指导能否促进职前教师的教学水平发展一一关注学科教学内容知识和学生的学,并能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吗?我们在教授微格教学课程时进行了预研究,笔者给出和解释了用来评价师范生教学行为维度和具体指标【4J以及同伴交流的方式和种类供师范生在实习时参考.发现某名师范生讲述完后,其他的师范生能够展开讨论,涉及讲课师范生在讲述的数学内容知识方面、关注中学生的学方面的交流和点评,讲课的师范生也能就虚拟的教学情境中,对教学任务、教学进展、学生所学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说明和评价.现在,我们拟就将这种同伴指导学教的方式运用到师范生的教学实习中去.我们选取一对(可以推广到几对)在同一所实习学校学教的师范生作为研究对象,要求他们选取3节同伴指导的课,固定一人(以下称教学者)讲课,一人(以下称指导者)进行同伴指导(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以互换角色),包括指导前的准备(学习课堂的评价标准和交流方式与种类,对所指导课的学科教学内容知识、课堂管理、学生学习情况等的理解),课堂观察(录像,同伴指导者做好笔记等),课后的交流会议讨论的录音(按照课前准备的方面和课堂记录(含录像)进行交流、评论和指导).这3次课分别选在教学的开始阶段、中期阶段和结束阶段,保证了师范生学教行为的连续性和发展性.然后笔者对上述收集到的资料按照师范生教学行为维度和具体指标以及同伴交流的方式和种类进行编码、归类和分析.3同伴指导过程分析和讨论我们收集了教学者的3次教案、课后反思记录,指导者的课前准备记录、课堂观察笔记、课后反思评价记录,再通过笔者观看录像和反复听课后交流录音,根据同伴指导交流的方式和种类,以及讨论中对课堂评价关注点的差异来进行分析.3.1第一次指导过程分析和讨论指导者在课前准备的笔记中显示这样的句子,“怎样认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怎样鉴别教学者是否达到教学目标?我对这些指标不是很清楚,这部分数学知识很简单,好像没什么要讨论的”.课堂的记录中,空白处标有“很好”、“流畅”、“清楚易懂”、“板书规范”等概括性的字句.在课后交流中,经过笔者整理,略去沉默和停顿处,删去与研究无关的内容后记录于下:指导者:总的来说,这节课很成功.讲述清楚,学生也听得认真,学生完成作业情况较好,但我总感觉差点什么,又说不出来.教学者:这节课是讲述a2±2ab+b2=(a±易)2公式来历以及它们在分解因式中是如何运用的,这部分知识太简单,所以又补充了一些提取公因式知识和因式分解彻底与否的知识,原以为讲不完,现在看来,时间差不多.我们可以看出,指导者没有给教学者提供有益的建议,但营造了一种支持和鼓励的氛围,教学者也可以说出自己的安排与计划.指导者给予教学者的评价是概括性的、一般性的,且没有给出任何例证说明.同伴在课后的交流中,缺乏质疑、讨论的气氛和行为,也没有挑战性的问题(涉及数学或学生的学)产生.所以他们的交流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关心教师在课堂中的生存和主体地位,忽视学生的存在与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和诊治.笔者就这种情况,组织两人看了教学者的教学录像、听了交流录音后,针对他们存在的问题,提出了3个问题:(1)学生怎样理解完全平方和(差)公式,这一节课补充因式分解彻底性的例子是否合适?(2)能否设置问题情景,让学生理解完全平方和(差)公式与几何面积知识的联系?(3)教学者是怎样发现学生理解了教师所讲内容,采取了什么调控措施?主要目的在于要求结对的两名师范生能够拓广交流的内容,有质疑和挑战成分存在;评价能够延伸到关注学生和教学内容知识等方面.3.2第二次指导过程分析和讨论这次指导者在课堂准备的笔记中记录了教学目标和教学难点,教学目标是学生能够解分式方程,能理解增根产生的原因.教学难点是运用分式方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课堂记录中有了一些细节,比如在竺:!!鱼旦Q旁写了文工工-t-3000字:“什么意思?怎么不讲解法?”讲完三;+÷=1后,43指导者有这样的笔记:“详细强调步骤的完整性,有必要吗?”教学者在讲完分式方程的解后,又提到了验根问题,好像“没说清楚验根的重要性和原因”.课后会议记录摘录:指导者:总的来说表达能力不错,课堂纪律也不错,学生回答情况良好.但你设置好“同学们会解墨竽=i1丽5000的情景”后,好像又没马上讲述它的解法和步骤,就直接讲三二+三=1的解法了.43教学者:我原来也想讲解法,但又怕耽误时间,所以忙着讲后面简单的整式和分式方程的解法,主要是为了比较整式方程和分式方程解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指导者:你反复强调解法的步骤,好像把数学讲死了,学生可能会生搬硬套.教学者:我想开始时应强调步骤和顺序,更重要的是强调验根.不过确实应该有关于灵活运用步骤的讲述,因要讲—90—00:!!QQQ就必须先化简,谢谢!工X+3000指导者:为什么验根,增根产生的原因似乎没讲清楚.教学者:我主要是担心自己讲不清楚,所以讲得模糊,你看有什么好办法?指导者:直接讲出来,是因为去分母过程中产生的就行了,重要的是解题的反馈与调节.我们看到在这次交流里,仍然有一般性的、概括性的评述,但主要评论点转向了具体的、细节性的教学内容知识处

文章来源:《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网址: http://www.zgjxyxjyzz.cn/qikandaodu/2020/0713/375.html



上一篇:高校“学教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下一篇:浅谈肿瘤内科专科医生的规范化培养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投稿 |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编辑部|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版面费 |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论文发表 |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