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5G在继续医学教育中的应用场景研究与思考(3)

来源: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7-2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1]胡月.虚拟现实技术在成人继续医学教育中运用的重要意义[J].继续医学教育,2018,32(9):1-3. [2]宋仙保,杨爱平,熊可慧.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中国继

[1]胡月.虚拟现实技术在成人继续医学教育中运用的重要意义[J].继续医学教育,2018,32(9):1-3.

[2]宋仙保,杨爱平,熊可慧.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探讨[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9,36(2):67-70.

[3]李可涵,陶珺,陈卫星.基层医务人员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发展对策与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8,5(45):113-115.

[4]董盼锋,冯洋,章晓云,等.“互联网+”背景下“慕课”教学模式在医护人员继续教育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8(31):233-234.

[5]马晴,王高玲,王丽,等.医师工作满意度调查——以上海市某大型公立医院为例[J].中国研究型医院,2019,6(2):42-47.

[6]张传福,赵立英,等.5G 移动通信系统及关键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8:24-26.

[7]刘晓峰,孙韶辉,等.5G 无线系统设计与国际标准[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9:4-8.

[8]赵涛.5 G 背景下的未来教育发展探索[J].智库时代,2019(25):10-11.

[9]李京燕.AR 增强现实技术的原理及现实应用[J].艺术科技,2018,31(5):92.

[10]夏应芬.基于AR/VR 技术高校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J].广东蚕业,2018,52(9):112-113.

[11]石亚妮.刍议我国成人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J].新西部,2018,19(17):115-120.

[12]刘天纵.5G,给教育带来了什么?[N].湖北日报,2019-03-04(011).

[13]濮丽萍,吴丽荣.基于全生命周期有温度的高职卓越护理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构建[J].护士进修杂志,2019,34(14):1311-1314.

[14]张玉静.慕课教育与传统继续医学教育模式对比分析[J].管理观察,2019(2):135-136.

[15]汪照文.5 G 技术+AR 等数字媒体的新教学模式多元化传播[J].传播力研究,2019,3(15):197.

[16]王舒.后慕课时代高校教学资源改进的几点思考[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9):64.

[17]储常连,莫灿灿.“互联网+”时代高等教育的创新发展与未来走向[J].重庆高教研究,2017,5(4):121-127.

继续医学教育(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CME)上世纪起源于美国,是指完成基础医学教育之后进行的在职进修教育,旨在使在职卫生人员不断学习同本专业有关的新知识、新技术,跟上医学科学的发展。继续医学教育具有成人性、差异性、社会性等特征[1]。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这为继续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充分说明了继续教育的重要意义[2]。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包括继续医学教育在内的科学知识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呈爆炸式增长。2019 年6 月6 日,工信部向中国移动等4 家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发放了5G 运营牌照,宣告中国进入了5G 元年。作为未来信息技术的基础设施,5G 将会对包括继续医学在内的医学教育产生巨大影响。1 继续医学教育存在的问题继续医学教育是医学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在职卫生技术人员主动适应卫生服务需求、全面提升职业素质、实现终身教育和职业发展的一项基本医学教育制度。目前我国的继续教育模式主要有自考、成考、远程教育和电大等多种教育形式。继续医学教育在解决基层医学再教育短缺、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意义[3] 思想轻视行动迟滞,工学矛盾突出继续医学教育的教育对象在职医务工作人员,但是,有些基层人员对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视不够,他们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只是为了学分和晋升[4]。另外,一线医务人员工作压力较大,根据某医院工作设置满意度调查结果,55% 医师认为工作量较大,48% 认为时间安排有待改善,54% 认为压力较大[5]。总体上看,医务工作人员工作之余能正常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时间不足。尤其对于走读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由于学员需要同时承担在家庭、医院和学校中的不同角色,学习精力有限,学习时间分散,导致?优质课程资源匮乏,学习接入手段落后部分继续医学教育院校课程设置无法突出成人继续教育的特点,知识内容比较陈旧,教学手段单一[1]。为方便学员参加课程学习,部分学校开设了远程教学课程,但远程教学只是线下课堂的简单直播或录播,教学资源长期不进行更新。另外,对于偏远地区,由于长期以来资源投入不足、管理缺失,远程教学受限于互联网覆盖不全,存在网速过慢和视频卡顿等现象,降低了教学质量 课程内容以理论为主,实践性针对性不足有些继续医学教育课程主要以远程视频授课为主,其授课内容以理论知识为重点,缺乏实践教学。如超声诊断学课程,超声检查的操作手法是非常重要的,但由于条件有限,授课教师无法将学生组织起来进行现场的示范。另外,授课教师往往对高等医院的医疗技术、医疗方案、医疗设备的讲解精细,但对基层医院的医疗内容、医疗环境不够深入,讲授内容的实践性和针对性不强,从而影响了学员的学习积极性。2 5G及相关技术分析当前,5G 网络建设如火如荼,移动互联网、AR 和VR 等技术方兴未艾。对5G 及相关技术的大致介绍和分析,有利于理解5G 技术将在继续医学?5G 技术特点分析5G(the fifth generation network)是指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5G 具有大带宽、低时延和大连接等三大特性。5G 采用了大规模天线(64T6R)、多发多收(missive MIMO)、超密组网等最新无线通信技术,覆盖范围比4G 网络更广,网络可获得性更强[6-7]。现在的开展远程教学的不少院校仍然是校园自建网络与电信公网并存,引入5G 网络后,网络系统将会趋于统一,不再是几套网络系统并存,便于统一接入统一维护。另外,网速的提升和传输时延的降低,将极大提升传输画面的清晰度,使智慧课堂的效果更加突出[8] 移动互联网(mobile internet)移动互联网是移动通信技术与互联网的技术、平台、商业模式和应用结合并实践的活动的总称,具有泛在性、便携性和永远在线(Always Online)等特点,移动联网已成为用户最常用的互联网接入方式。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发布的《95 后手机使用心理与行为白皮书》显示,95 后平均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长达8.33小时,55%的95 后最渴求学习类 APP;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将当今信息时代的年轻人称为“APP 一代”,他们习惯于从网络、电视、动画中学习。由于用户对移动互联网依赖性较强,继续医学教育要取得成功,应顺势而为,结合学员用户习惯和心理特征,设法让学员注意力重新回到学习本身上来。此外,有实验表明,增强现实/虚拟现实(Augmented Reality/Virtual Reality,AR/VR)技术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沉浸感和想象力。AR/VR 可以创设探究与体验式情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自主学习、体验学习、探究式学习,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9-10]。3 5G 在继续医学教育中的应用场景研究教育的本质是信息的传递。5G 网络将凭借其“大带宽、低时延、大连接”等优势,与移动互联网、AR/VR 等技术一起,在整合优质教学资源、缓解工学矛盾问题和丰富实践教学手段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极大推动继续医学?5G+慕课教学模式,促进优质教学资源整合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是“互联网+教育”的产物,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慕课具有参与者准入门槛低,不受学习者学历、国籍、所在地区等的限制等特点。MOOC 2008 年由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大学提出,于2013 年传入中国。按照2019 年发布的《中国慕课行动宣言》中提供的数据,中国目前有12 500 门慕课上线,超过2 亿人次在校大学生和社会学习者学习慕课,6 500 万人次大学生获得慕课学分。慕课已成为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实现社会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我国是地域广阔,但教育资源相对短缺、各地发展不均衡的教育大国[11]。可在教育部门主导下,建立顶尖医学院校与普通医学院校的协作机制和帮扶平台,将纳入到“双万计划”的医学类课程进行慕课建设,利用5G 的低成本特性开辟更多的双师课堂。5G+慕课教学模式也能给“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民带来福音,提升当地医疗健康水平[12] 5G+移动互联网,因势利导解决工学矛盾继续医学教育中,一线医务人员工学矛盾突出重要原因是学员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到教室参加面授课程。可以通过5G+移动互联网教学模式,将医学教育资源搬上云端,形成移动图书馆和在线数据库。学员通过手机屏、电脑屏和电视屏等智慧媒介,借助超高速、低时延的5G 网络,快速访问云端丰富的医学资源。人工智能技术(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可结合学员的知识层次、知识储备、学习偏好,推荐医学资讯、文献、慕课(MOOC)等资源[10]。5G 技术的到来,将实现4 A 学习模式(Anybody,Anytime,Anywhere,Anydevice,4A),即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通过任何设备访问网络进行学习。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选择现场授课或远程网络教学,通过线下课堂教学+线上自主学习的O2O教学模式,搭建师生高效互动平台,提升学习兴趣和效率[13-14] 5 G+AR/VR 融合发展,真实案例丰富教学实践继续医学教育是成人在职学习,在职人员本身处于医疗实践的第一线,渴求在继续医学教育课程中获得先进实用的实际操作技能。但由于传统教学条件限制,学员没有充足的时间,学校也没有足量的实践教学资源,甚至部分教学场景上学员难以参与其中,诸多因素导致实践教学环节的缺失,学员没有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未来可借助5 G+AR/VR 教学方式,实现多人同步、实时互动,让参与者置身于虚实结合的教学过程之中。在 AR 设备的帮助下,学员能以不同的视角看到老师操作虚拟化的实验器材和操作全过程[15]。例如,在符合法律规定和隐私保护的前提下,教师可以通过5 G 网络访问PACS 系统,寻找真实合适的病案作为授课案例。再利用AR/VR、全息投影等高科技进行呈现,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而对于重症手术、应急救援等为卫生条件高、现场观摩空间小、安全性要求高的场景,可以通过高清摄像头+5G+4 K/8 K 等设备构建的远程视频系统,让学员可以在不在现场的情况下也能实时观察到整个过程,在紧张的实战环境直播中提高学员的学习热情和主观能动性,一定程度上也能促进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4 结语中国移动2019 年4 月发布的《5G+智慧教育白皮书》中指出,要达到5G 支持的成熟教育模式变革需5 年以上。当前5G 在继续医学教育中的应用还处于初始阶段,实现的仅仅是体验式教学,只是停留在了新鲜感上面。5G 与继续医学教育结合的教学效果是否能达到预期效果,仍有待实践检验。我们必须要清楚任何一种教学方式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存在着一定的弊端,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改进[16]。技术进步应该是为教学进步服务的,但技术是把“双刃剑”我们不仅要欣喜新事物发展带来的积极效应,也要警惕发展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只有具备全局意识才能不断地推动事物发展的进程[17]。参考文献[1]胡月.虚拟现实技术在成人继续医学教育中运用的重要意义[J].继续医学教育,2018,32(9):1-3.[2]宋仙保,杨爱平,熊可慧.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探讨[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9,36(2):67-70.[3]李可涵,陶珺,陈卫星.基层医务人员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发展对策与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8,5(45):113-115.[4]董盼锋,冯洋,章晓云,等.“互联网+”背景下“慕课”教学模式在医护人员继续教育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8(31):233-234.[5]马晴,王高玲,王丽,等.医师工作满意度调查——以上海市某大型公立医院为例[J].中国研究型医院,2019,6(2):42-47.[6]张传福,赵立英,等.5G 移动通信系统及关键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8:24-26.[7]刘晓峰,孙韶辉,等.5G 无线系统设计与国际标准[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9:4-8.[8]赵涛.5 G 背景下的未来教育发展探索[J].智库时代,2019(25):10-11.[9]李京燕.AR 增强现实技术的原理及现实应用[J].艺术科技,2018,31(5):92.[10]夏应芬.基于AR/VR 技术高校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J].广东蚕业,2018,52(9):112-113.[11]石亚妮.刍议我国成人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J].新西部,2018,19(17):115-120.[12]刘天纵.5G,给教育带来了什么?[N].湖北日报,2019-03-04(011).[13]濮丽萍,吴丽荣.基于全生命周期有温度的高职卓越护理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构建[J].护士进修杂志,2019,34(14):1311-1314.[14]张玉静.慕课教育与传统继续医学教育模式对比分析[J].管理观察,2019(2):135-136.[15]汪照文.5 G 技术+AR 等数字媒体的新教学模式多元化传播[J].传播力研究,2019,3(15):197.[16]王舒.后慕课时代高校教学资源改进的几点思考[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9):64.[17]储常连,莫灿灿.“互联网+”时代高等教育的创新发展与未来走向[J].重庆高教研究,2017,5(4):121-127.

文章来源:《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网址: http://www.zgjxyxjyzz.cn/qikandaodu/2020/0724/420.html



上一篇:超声医学科进修医师精细化管理教学
下一篇:《中国当代医药》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投稿 |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编辑部|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版面费 |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论文发表 |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