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我所走过的路

来源: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1-2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JL医感-I罾UNDERSTANDINGOFMEDICALPROFESSION会神观察手术的步骤、细节,每位术者所喜用的显露剥离方法,习惯用的器械。时间一长,我就掌搌了他们的一招一式,并能知道他们下一步要做什

)-JL医感-I罾UNDERSTANDINGOFMEDICALPROFESSION会神观察手术的步骤、细节,每位术者所喜用的显露剥离方法,习惯用的器械。时间一长,我就掌搌了他们的一招一式,并能知道他们下一步要做什么,怎样做法,我给他们拉钩,能使术者看得更清楚,操作更方便。我给他们递器械,能使术者使用习惯,得心应手。于是,台下人感到配合默契,台上人觉得轻松顺利,最后病人受益。由于我将全部的精力都放在工作上了,对经管的病人体贴入微,观察细致,一贯受病人的爱戴。两年的实习,工作上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对一般性的常规工作,能积极而有创造性的完成。两年实习期满,又幸运地被医院聘用为住院医师。在那个时候,住院大夫一般都不大教实习大夫,要靠实习大夫自已去摸索闯练,不免走弯路,给病人造成痛苦,我对此深有体会。所以我做r住院大夫之后,首先考虑的是怎样指导实习大夫做好工作。19复一日毫无保留地教给实习大夫。使实习大夫们感到关系亲切,工作顺利,且有收获,他们都愿意和我在一个组工作。住院医师阶段,是在医生漫长生涯中迈出的第二步。这个阶段做得好坏,关系到将来的成长。作为外科住院医师,在此阶段不但要积累大量临床经验,训练手术技术,而且要丰富理论知识。临床经验,主要来自病人。阑尾炎本来是一个常见病,一般高年住院大夫都能单独诊断、手术。但我见到有的上级大夫,在术前能说出该例阑尾炎的发病原因、病情程度,确切的变异位置,当打开腹膜时证明果然如此。我在钦佩之余曾请教这位医生,他说,是根据询问病史和体检判断的。但究竟如何询问、检查和判断并未细讲。通过这一事例,我看到这位医生能想到人之所未想,能料到人之所不料,真是技高一筹。但同时又想到,他能做的事我也应该能做到。在此事例的启发下,我对接受的每一位病人,都像对我的一次考试,询问、检查、分析、判断,无不认真、细致入微,术前、术中反复对照,术后观察密切。日积月累,临床经验提高很快,不但对阑尾炎能做到前面所说的判断,而且对很多常见病与不常见的疾病,能考虑全面,分析深44ChineseHospital,Oct.2001,voJ.5,No.6入,判断准确,治疗得当。凭借这种训练,在大查房时往往对病情能提出一些不同的见解,而又常常被手术所证实。,手术是外科医生治病的重要手段之一,想成为一个出色的外科大夫,就不能不具备出众的手术操作技术。我曾经观察到,有的上级医生手术干净利落,做起来轻松顺利,别人看着舒服。但有的医生手术时血肉模糊,手忙脚乱,助手也很难配合。这是为什么?每次手术时我注意观察两类人手术不同的奥秘。久而久之,发现前者手术时,切口大小、部位合适,深部组织显露充分,手中器械运用娴熟,剥离层次清楚,止血准确,操作稳准而有秩序,没有不必要的动作,总之,需要有精湛的技巧和周密的计划。后者,当然是与此相反。开始时自已做手术虽然不多,但由于窥测到手术的精髓,逐渐掌握了要领。每当闭目思之,大到手术步骤,小到手术细节,都犹如电影般历历在目。一旦有机会,当可轻车熟路从容不迫的完成。在第一年住院医师快做完时,有一次为一小孩做腹股沟疝修补术,一切准备好后,主治医师站在术者位置上,拿起手术刀,忽然向第一助手的我提出了几个问题。疝修补有几种术式?各式的适应证是什么?这一例有什么特点?应该怎样做?我都一一做了准确的回答。然后他把手术刀交给了我,换了位置,让我来做这一手术。在这位主治医师的帮助下,用了不到一小时完成了手术,术中没有让上级医生说一句话或纠正一次动作。这是我做住院医生一年来,也是参加外科工作三年来第一次主做的较大手术。几天后,一次值夜班,来了一例急性阑尾炎,需立即手术,但当时的术者住院总医师有些感冒,他让我替他做了这次手术,不到半小时手术顺利地完成了,这是我主做的第二例较大手术。此后,由于日渐取得上级医师的信任,手术机会渐多,技术日趋熟练。要做一个外科学家而不是一个手术匠,光会做漂亮的手术不行,还必须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与我同宿舍楼的一位主治医师,是全院公认的技术全面知识渊博的医生,他每天五点起床,在楼道里读书打字记笔记,无论严寒酷暑,终年不断。我想他所以有些成就,绝不是老天恩赐,而是与他下的功夫分不开的。从那时候起,我也每天五点起床,看文献,写笔记,描绘图谱。时间一长,手中的有形材料多了,不知不觉脑子里的无形资料也多起来。在病人床旁,手术台上.对实习大夫、低年住院大夫的讲解也多起来。因此,他们都愿和我一起查房上手术。在全科的文献报告、病例讨论时。也经常能引经据典评论一番。功夫不白下,从中得到了好处。这个习惯,早起,读书一直坚持了几十年,直到现在。新中国建立初期,北京的各医院中没有专职麻醉大夫,都是外科大夫兼做麻醉。1951年,北京医学院从美国回来一位著名麻醉学专家,办一个三个月的短期培训班,一共接收四名学员,其中给人民医院(既前中和医院)一个名额。由于我工作较稳重,善于操作又好学习,所以科领导决定派我去学。我既觉机会难得又觉肩负重任,学起来如饥似渴,白天参加常规手术麻醉,晚上值急诊麻醉班,在繁忙的实践之余,阅读了大量麻醉学文献、专著,积累了丰富的资料。结业回院后,除仍管临床病人外,还兼做较复杂的麻醉。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把所学的麻醉技术引入了人民医院,陆续开展了闭式正压呼吸麻醉,静脉全身麻醉,利用不同比重药液控制腰麻平面,做到半侧腰麻,节段腰麻,骶管麻醉缓解产痛等。受到外科、妇产科医生的欢迎。由于麻醉技术的提高,医院开展了胸科手术及难度较大的腹部手术,我虽然比同级大夫忙累了,责任大了,但我觉得生活更有意义了。1952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北医附属医院整形外科看到一本图片,整形手术的效果简直是巧夺天工,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多么想掌握这种技术啊!不久以后,北医办了一个全国性的整形外科学习班,但是人民医院不准备开展这一专科,不可能有机会去学习。怎么办?那个时候医院有规定,每个大夫每年可有半个月休假,学习班是上午观摩手术,下午讲课,时间是一个月,于是我想上午在医院看门诊,下午去学习班听课,把半个月的全日休假延长为一个月的半日休假。向科领导说明后,鉴于我平常表现较好,学习心情又迫切,就同意了。通过UNDERSTANDlNGOFMEDlCALPROFESSlON从医感‘l吾这一段的整形外科启蒙学习,再加自己的钻研探索,在上级医师同意下,试做了一些整形手术,效果还不错。从此以后,科里凡有近乎整形的手术以及各种植皮类手术,都由我来做。1954年我做完了总住院医师,升任了主治医师,按规定,主治医师要定专业了。由于床位异常紧张,不可能再成立整形外科。科里商定让我做骨科专业,为了照顾我的专长和科里需要,可以有选择性地在骨科收一点整形病人。实践中我体会到,应用整形外科技术来做骨科手术,特别有利于功能恢复,而且骨科与整形外科的结合,对以后开展手外科创造了非常有利的先决条件。艰苦耕耘创建手外科1958年市领导决定在积水潭医院重点发展创伤骨科,但骨科医生不足,需从兄弟医院调入充实,我应运调来积水潭医院工作。与此同时,随着新中国工农业的发展,有大量手外伤病人涌现。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医院决定建立专门诊疗手部伤病的专业。并指定由我和几位更年轻的医生来创建。这一任务既光荣又艰巨。在中国开辟一个前所未有的专科,领导又把这项任务交给我,当然备感荣幸。可是当时我只有34岁,从学校毕业八年,分配和我一齐工作的医生,有的是只毕业两三年,有的是当年毕业的,手外科专业知识与技术一无所有,国内可直接借鉴的书刊基本没有,国外的只有美国1945年出版的一本《手外科》,更没有可进修的地方,但手外伤病人很多,急诊很多,工作非常辛苦。在这种前提下要创建手外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社会的需要,领导的信任,使我坚定信心,一定要把手外科建立起来,而且一定要搞出点成绩来。开始建立一个新的专业,既要做打基础的工作又要有长远发展的打算,二者缺一不可。我在两年实习大夫四年住院大夫期间所受的严格训练,现在用上了。要想手外科能站稳脚跟,并不断发展起来,对基本队伍医生护士必须高标准严要求。病房成立之初,结合专业特点定了一些规章制度,严明纪律,规范化操作,从我做起,身体力行,不能有人例外。按规定,医生值夜班后第二天可以休息,但第二天如果有常规手术时,不能停手术,也不能换人做,还需接着由本人做。我每周有两三次值班,经常是彻夜做急诊,但第二天从未休息过。哪怕是早晨六七点钟刚下手术台,八点钟照常上班。我这样做了,年轻医生也这样做了。大夫这样做了护士长要求护士也不能不严格了。手外科有了一个纪律严明工作有序的基地,护士、医生就可以集中精力提高业务技术了。建科之初,我深知对年轻医生基本功训练之重要性,因为我曾从中得到莫大的好处,又是我轻车熟路的工作。诸如病历书写、绘图、拆线、换药、手术、消毒、铺单、切口、剥离、止血、缝合以及术后包扎处理等,均要求一丝不苟。每项我都是首先示范,严格把关,大胆放手的办法帮与教。年轻人如一张白纸,染什么颜色就是什么颜色。经过这样的严格要求与训练,他们逐渐都能按规范操作,并掌握了对手外科手术非常重要的无创技术,为做好手外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手外科成立后,急诊病人一天天多起来,病房床位由20扩充到30到50。手外科技术对我来说,也是一张白纸,如何使日渐增多的病人得到良好的治疗少走或不走弯路,能顺利而快速提高专业技术,是最大的难题。从何人手,我考虑到“手”主要具有运动和感觉两大功能,要想做好手外科,必须充分掌握手的功能奥秘,而功能又以解剖为基础,所以“功能解剖”就是开启手外科殿堂的钥匙。在初期阶段我在手的功能解剖上下了很大功夫。其次是学习手部各种组织的修复原则。以这两项为基础,为每一例进行检查、诊断、分析、制定治疗方案,再用我所擅长的无创手术技术实施治疗,通过病人一例一例的探索,经验一例一例的积累,工作开展基本顺利,很少或没有技术上的失败。用了五年时间,对手外科领域中的临床技术已趋于成熟。国外有30年历史手外科能做到的,我们也都能做了,而且对某些技术方式,还有不少发展和改进。手外科急诊很多,而且多是开放性伤,如何处理好开放性手外伤,是关系到手外科医疗质量的问题。伤口感染是影响开放性手外伤治疗好坏的重要问题。为了减少感染,一般都是使用大量抗生素来预防。我在实践中发现,只要清创术做得彻底,不用抗生素或消炎药一样不发生感染。为了找到科学依据,对病人负责,清创前后做了创面细菌培养,结果证明,经理想的清创后,创面已基本不存在致病菌,于是总结制定了一套高标准清创原则及方法,全科都按此执行,除个别有特殊污染的创面以外,术后一概不许用消炎针药,如果发生感染,还要术者负责。实施结果,一个50多床位的病房,每天只有两三个病人使用消炎针药。护士高兴,病人少受痛苦,节约药品、经费,医生加强了责任心,提高了清创水平。用示指移位再造拇指的方法,是美国医生首创的,我们根据文献学做了这种手术。这在当时是比较尖端的手术。据说原作者要用四五个小时做此手术。我学做之初,需要五六个小时才能完成,但经不断改进方法和步骤,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手术更趋安全。1963年有八个国家的20多位同行专家来院访问,我们为他们表演了这一手术,从开始到完成只用了50分钟,目睹者皆赞赏不已。从此,海外不少国家都知道北京积水潭医院有一个手外科,而且做出很多成就。1963年初,上海成功地接活了一例断手。我听说后思想上有很大震动。一是我们是专搞手外科的,这第一例没有出现在我们这里;二是如果这里来了断手要是接不上的话,没法向委以我们重任并大力支持我们工作的各级领导交待;三是无法承受社会上的舆论。但毕竟这是一种全新的技术,不是头脑一热就做到的。要冷静下来思考通往成功之路。接活断肢的关键是接通血管,上海能接通腕上部直径2mm左右的血管,那么直径1I'ntn左右的指血管也有可能接通,而且断指伤比断手多得多,如能接活断指意义更大。想到这里,努力的方向明确了。于是选择结构简单,血管粗细接近指血管,呈半透明状容易观察血管畅通情况的兔耳作为实验模型,攻克小血管吻合技术。经过寻求适用的放大眼镜,无创缝合线研制等一系列准备工作,1963年底开始兔耳血管吻合的研究,在 l临床工作之余,夜以继日地苦钻显微血中国医院.2001年10月第5卷第6期45从医感-I吾UNDERSTANDINGOFMEDICALPROFESSION管技术。数月之后,兔耳血管接通了,兔耳完全离断后再植成活了。临床上不全的手指离断,指动脉吻合成功,伤指救活了。一例小孩完全离断的手指,指血管只有0.4mm直径,经再植成活了2/3指。这说明断指再植成功是完全可能的,而且已初步掌握了这种技术。1964年9月的一天,来了一例经腕上全手离断的急诊,离断水平和伤情,同上海的第一例几乎一模一样,经过5个多小时的手术,一举成功了。因为有吻合指血管的功底,缝合前臂的血管就容易多了。术后血循环良好,加之其它组织高标准的修复,半年后再植手的外形及功能,几乎同正常手一样。1981年在美国手外科年会上做学术报告时,当电影放映到此例手的功能情况时,全场近2000名同行中暴发出热烈的掌声。1972年由十名著名手外科专家组成的“北美断肢再植考察团”来华访问,医院接待了他们。当他们了解到我们于1965年即已做成家兔断耳再植及临床断指再植时,团内被称作“美国显微外科之父”的邦奇医生承认,我们这两项成就是世界上最早的。建科之初,从接收的第一个病例起即开始积累科研资料,包括诊断、手术分类登记、典型及特殊个案储备、系列教学幻灯片制作、有关文献摘要等。1972年我们的专业知识已相当丰富,手外科临床经验已经成熟,同时已积累了大量临床资料。为了弥补国内空白,发展手外科专业,我于1978年主编出版了我国第一部《手外科学》,30余年来,先后获科学大会奖,国家发明三等奖,卫生部级、市级及局级的一二三等奖13项,并被北京市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但事业是无止境的,工作也就不能松懈下来。故此,我仍在勤奋地进取,以争取有更大的奉献。(收稿日期:2001—08—03)(责任编辑陈婉芬)46ChineseHospital,Oct.2001,Vol5,No.6LEGISLATIONANDSELFDISCIPLINE维权与自律——————————————————————————————————————————一一———————————————————————————————————————————————————————————————————————一

文章来源:《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网址: http://www.zgjxyxjyzz.cn/qikandaodu/2021/0128/662.html



上一篇:人间喜剧
下一篇:从出土医书残页窥元代哈拉浩特医学之一斑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投稿 |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编辑部|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版面费 |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论文发表 |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